你知道吗?4月14日,我国西南地区迎来了一项重大突破——金沙江上游—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牛背山段全线贯通。这项工程不仅刷新了世界纪录,还为我们的电力供应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一个话题,看看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技术创新。
首先,这项工程的建设难度可真不小。牛背山段起于甘孜州泸定县冷磧镇,止于雅安市荥经县牛背山镇,全长36.469公里。新建铁塔113基,其中70%的铁塔位于20毫米以上的冰区。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实施工程人员需要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工作,面对的是狭窄崎岖的山路和“刀背”状地形。想象一下,工人们在这样的条件下攀爬、架设铁塔,那得多辛苦啊!
更让人惊叹的是,这项工程穿越了27公里的无人区,海拔从1240米到2900米不等。这不仅是对技术和设备的考验,更是对人的意志力的挑战。要知道,在高海拔地区,氧气稀薄,气候多变,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但正是这些勇敢的工程师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实现了全线贯通。
除了牛背山段,该工程重庆段也取得了重大进展。重庆段跨越长江的导线、地线全部牵引到位,标志着整个工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起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盖玉镇的帮果换流站,止于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的湖北换流站,线公里,途经四川、重庆、湖北三省市。工程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特高压直流多端级联新技术,能够将川藏高原清洁能源接入华中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
这项工程的意义可不仅仅在于技术上的突破,它还将极大缓解湖北用电高峰负荷卡口限电的局面,满足湖北省经济社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用电需求。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电量近400亿千瓦时,相当于湖北省全年用电量的六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它每年可以替代燃煤超17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00万吨,大幅度提高华中地区的绿电比例,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说实话,这项工程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辛勤付出。他们在高海拔、重覆冰的环境下,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创造了多个“首次”。比如,首次研制出全套高海拔特高压交流设备,特高压变压器等4类设备入选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次研发采用10分裂导线、金具和新型放线设备工艺;首次采用“八腿式”门型输电铁塔,为后续高海拔和重冰区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举个栗子,张烨是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川西段的负责人,他和他的团队面临的技术“创新区”、施工“无人区”和地域“空白区”的全新挑战。他们不仅要应对高海拔带来的很多问题,还要解决地震烈度8度(9度设防)的高抗震难度。这种情况下,每一项技术突破都显得很珍贵。
说了这么多,你该不会是也被这项工程深深吸引了呢?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技术成就,更是我们的祖国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重要一步。未来,随着更多类似项目的推进,相信我们的电力供应会更安全可靠,环境也会变得更美好。你觉得这项工程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来关注的地方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